- A+
留学攻略
上一期留学攻略我们讲到了在法国留学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英国,
跟随两位学姐了解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交换的信息~
0 1
申 请 篇
什么时候有出国的想法呢?
学姐A:大概大一下学期听说有交换的时候。
学姐B:大一上学期听说有交换机会的时候就准备申请了。
选择交换与双学位、辅修是否冲突?
学姐A:(对我来说)没有冲突。因为没打算修双。
学姐B:我个人选了经双,感觉肯定要比正常情况累一些,但是大四多补一些还是可以的。但辅修的话,据我所知法辅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所以如果交换就会耽误不少。具体的辅修需要提前问清楚。
为什么选择去英国?
学姐A:当时选择爱大主要是因为听说那里的英文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英文系。而且爱丁堡被誉为文学之城,文学气息比较浓厚,历史积淀比较好。
学姐B:英国是英语的故乡。对于我自己学习英语的话肯定是首选,不仅能多锻炼英语,还能了解到很多书本以外的背景文化。
什么样的经历会为申请加分,能分享你自身的申请经历吗?
学姐A: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可以给申请加分。初试筛选建立,主要看绩点,只要在本系中上水平一般就可以过,看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求发音有多好,主要看能否自信流畅地参与小组讨论,也就是说需要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如果口语是弱项可以在口语上多下功夫,比如找一个语伴多聊聊天,准备一下面试时的英语语境。
学姐B:我觉得gpa、面试表现以及个人经历三者都很重要吧。尽量不要有短板。
感觉一些海外交流经历会有加分。所以大一的时候可以多参加一些海外交流,或者其他有意义的项目。
我自己曾经去过英国,并且当时在SICA是英国项目主席,我觉得会有一些优势吧。可以在面试自我介绍时表明我对英国的了解和喜爱,说明我的申请动机。
认为自己最吸引招生老师的亮点是什么?
学姐A:我觉得应该是口语和对英语和英语语言文学的热爱吧。因为从小喜欢英语,初高中经常表演小剧,自己口语能力比较好。如果想练发音,推荐一款app,“英语魔方秀”。它里面是可以配音的,记录片、动画片之类的一句话一句话地模仿原声配,语速、语音、语调方面的纠正可以让你变得地道一点。
学姐B:大一参加的国际交流活动比较多,对国外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强。
0 2
学 习 篇
英国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与国内有何差别?
学姐A:课程上(在爱大)每个学期只修三门课,这样会比较专心。相比之下北大的课程有些分散,有通选、政治、大类什么的。
大一大二的课基本上是:每周三节lecture,几百人的大课;每周一节tutorial,小班教学差不多十个人左右,每个班配一个tutor,每周会在这周lecture内容中精选一本书或几首诗供大家讨论。
这样一来每周就会有广泛涉猎,泛读的一些作品,在大课上老师会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之类的。也会有精读部分,在tutorial上面,tutor会在课前布置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所以既会对整体时期有大的了解,也会对重点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详细的探讨。详略结合得很好。
咱们北大英语系,虽说师资配备到位,资源也非常充足,二十几个人一个班。但是感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些缺乏,比如在一些文学的选修课上,同学们的发言不是很积极。在爱大的tutorial上,因为人少,所以可以有多一点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为大三做铺垫,培养大家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大三的课呢,是每周一节seminar,课时是每节课两个小时(大一大二每节一小时),15~20人左右,大家环坐在圆桌子旁边,进行一本书的探讨,有点像tutorial升级版,更注重同学们课堂参与。Seminar虽然本身人数很少了,但还是会分为三、四个自主学习小组,被我们称为ALG。每组3~4个人,会要求课前先聚一下,老师给分配几个问题。上课之前先读完作品,然后大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写一个ALG report,相当于每人轮流做笔记,也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整体来说,课程设置由宽到精,课程人数由多到少。大一大二可以选除了英语文学之外的其他专业的课,我就选了艺术史、英国文学史和哥特,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就必须选本专业的课。
考核方式方面,上学期大部分课程没有期末考试,考试一般是在下学期,所以上学期英国文学史就是写两篇essay,每篇字数大概在1800~2000之间,字数比我们北大多一点,到了下学期就是两篇essay加一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几道论述题,相当于小论文,大三论文字数在2500~3000,论文字数要求严格。大一时可以在2000基础上有200个字的浮动,年级越大要求越严格,实际上是为了要求你用精炼的语言在短文章里表达你的观点,因为在他们眼里2000、3000字是很低的字数要求。
学姐B:在爱丁堡大学是没有固定要求的课程的,都是自己来选,所以可以选择很多有这个国家或大学特色的课程。
个人来讲,我选了一门英语文学史课,感觉和北大相比阅读量更大,但不会要求很细致的精读,而是老师只注重讲解一些背景和核心的思想,其余的都靠自觉,每周阅读量很大,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来学习。
课程有大lecture 和小班tutorial,感觉能遇到英国本土的同学以及世界各地的交换生。所以大家一起交流切磋,能了解到不同背景人群如何看待英语文学作品,还是很意思的。这门课每周三次,每节课讲解一到三个文学作品,可以说相当充实,一学期读了很多书。
考试的话都是写论文即可,这边论文每篇2000-3000字,需要自己大致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细揣摩文本,并读大量的二手资料。
因为这边交换生只选三门课,所以总体的作业压力比北大小,但如果想学好还是很不容易的。
0 3
生 活 篇
大概花了多少时间适应英国生活?
学姐A:大概半个月,一般会在开学之前比如提前一周置办生活用品,那边还会有新生周,学校提供全面的介绍。如果不适应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可以和一起去的小伙伴多联络分享信息,这样适应起来也比较快。
学姐B:因为之前来过一次啦,所以感觉挺快的,大概一周就熟悉了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了吧。学习的话,大概一两周会比较习惯。
在适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学姐A:生活中困难并不是很大,因为这里宿舍条件比较好。有认识的同学的话,可以申请一个双人间,这样相互有个照应。吃的方面,爱大附近有很多中国超市、日韩料理店、中餐厅,中饭大家也就在那边吃。
吐槽最多的还是爱丁堡的天气,温度并没有想象的低,十二月的气温回升比十一月的还高,大概有8、9度,但是风特大,无论晴雨。希望大家带好暖宝宝,在风雨交加时尽量选择公交出行不要步行,做好保暖工作。还有一点就是天气变幻无常,天气预报基本没用,一天之内可以经历晴阴雨,而且雨伞基本没什么用,反而会因为风太大成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凶器”,尽量准备防水的衣物就好。
学姐B:最大的困难还是听课吧,感觉大家都比较难适应语速和口音啊。遇到口音的时候,可以先录音慢慢听,慢慢就习惯了。
在当地印象深刻的一个有趣的经历?
学姐A:ALG可以拉近与当地同学的距离,在艺术史课上认识了一个有意思的妹子,聊到她长大以后想开一个移动的马戏团,搭一个帐篷自己写剧本,然后环游世界,她还要求我加入她的马戏团。还有就是之前租的房子住,房子里有祖传木制三脚钢琴,中秋节邀请北大同学一起做饭、弹钢琴、玩游戏什么的。
学姐B:意外地和我们宿舍对面的清洁小哥成为了好朋友,源于我们语言不通的一个误会,我们于是在地毯上给他留了一张明信片,说希望做好朋友。他居然也回给我们一张。然后之后就互相聊天,他还记住了我们的中文名字。
最后
有没有想和
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呢
?
特别感谢
文思滢、顾苇亭两位学姐
抽出时间接受采访!
撰稿 | 外院学生会国交部 何依凡
编辑 | 外院学生会国交部 赵童莹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