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创意教育、产业考察及启示

  • A+
所属分类:英国文化

英国文化创意教育、产业考察及启示

英国文化创意教育、产业考察及启示


编者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创意产业为英国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文化风向以及种种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培训团”在英国考察高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情况,分析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况、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给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诸多启示和思考


编者按:

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1997 年英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要发展创意产业后,不到20 年的过程中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相关行业的收入从6 亿英镑上升到上千亿英镑。从业人员也由当初的十几万发展到近300 万人。创意产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依据英国文化媒体暨体育部DCMS(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对创意产业的定义, 英国创意产业分为13 项类别,即广告、设计、流行和时尚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电影和录影带、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互动休闲软件、电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业、建筑、工艺。英国著名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则将创意产业分为专利、版权、商标、设计四大类。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于1998 年克莱尔执政时期,其发展策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 年及2001 年分别提出“创意产业图录”报告; 第二阶段为2007 年由TheWork Foundation 发布的“Staying Ahead-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UK's reativeindustries”和第三阶段2008 年至今的“Creative Britain(创意英国)政策。

英国创意产业已发展多年,是欧洲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先驱,也是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如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 和One Directions 等乐队和音乐组合,《妈妈咪呀》和《猫》等音乐剧, 小说《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系列等,“古墓奇兵” 电玩、曼联和切尔西等英超足球俱乐部,这些横跨不同领域的文化符号都被全世界所熟知,其共同点都是来自创造很高收益的英国创意产业。多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调整,让英国创意产业规模及质量上尤其突出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带给英国经济和社会上很大的改变和竞争优势。英国创意产业的成功,引领了全球文化创意的潮流。


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一)爱丁堡文化创意教育

在爱丁堡期间,我们考察了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艺术与创意产业学院、媒体和文化中心、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联合会苏格兰分会、鲍尔学会等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企业实体。

艺术学院设置了艺术、摄影、表演、影视制作、音乐、编剧以及传统文学等专业,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学生就业率。学院在设置丰富的课程的同时,与学术机构和产业行业联系也很广,覆盖全英国。在学生构成方面,来源多元,有来自50 多个不同的国家地区,超过60 个民族的学生。在实训方面, 学院设置了6 个制作室供学生使用。在师资方面,共有18 个教师,来自数字化、艺术设计、纺织品等不同的领域,学生学习历程涉及多个老师、多个领域、多个样板、多学科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可以横向交流,相互借鉴设计、创意理念,激发创作灵感。

安德鲁院长认为,招生的时候要招正确的学生, 学生要符合学校专业的要求,同时学生要对专业有兴趣,学业结束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广泛的科目设计,让学生自己评估定位,仔细思考学成之后要干什么。当然一开始,学生的技能有限,但是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主观意识,教师要知道学生的激情在哪儿,想学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操中设置操作为主题的情境,让学生亲手制作。设计项目可大可小,有的一周,有地需要几个月。学生在大一、大二具备了初步设计能力,就会邀请商业企业提出要求,请学生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学生在拥有了基本设计理念和基础设计技能后,老师们通常会给学生很大自主权进行简单设计。他们认为, 教学的质量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他们的追求方向。主要从六个步骤进行的:

SKA 是苏格兰教育质量标准,通过这个标杆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英国其他大学的等级;对优秀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相关展览;学院实行多元化教学,融合多元化文化,教师也要出国学习,拥有多元化学习背景;和企业间的合作,参观实习;学术和商业,产学结合。

在苏格兰拥有诸多古老的建筑物,同时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拆除和外观改装这些建筑物,所以很多古老的建筑被综合利用起来,龙比亚艺术设计学院就利用一座对公众开放的老教堂改建成的剧院,在其中进行舞台表演及制作电视、电影节目制作。

爱丁堡大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说是一座古老的大学,爱丁堡大学有几个主要的学院,最大的学院是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其次是医药和兽药学院, 最后是自然科和工程学院。爱丁堡艺术学院设有数字化媒体和现代艺术专业,设计学院有图像和动漫影视, 包括服装设计等专业,还有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和这些专业都有交叉,比如采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新技术应用到音乐中,音乐和医药也交叉,用音乐进行心理护理,推动社会发展等。

爱丁堡大学有近4 万学生,整个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有15000 名学生。在社会人文、艺术、社会科学方面设有很多不同的专业,其中艺术学院比重较大。爱丁堡大学在研发领域发展良好,所有的研究项目,学生和老师都受到后勤保障的支持。在学术发展研究机构的支持下,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会参加短期培训,增强学术技能。学术人员也要参与到各个课程的建设中,他们都拥有教师资质认证。艺术学院的教师虽是实操人员,但也可以参与各种高端工作。爱丁堡大学还聘用产业人员来客座,他们拥有一线工作经验,这些产业人员都是业内知名人士, 如建筑师,电视导演、音乐制作人、自然纪录片导演等。学院希望学生在大四毕业之前能够有能力在科技、艺术、商业这样一个三角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具体的数字设计课程展示上,老师会放映学生的作品,同时强调作业提交要求, 不仅要提交作品,还要提交报告,进行理念阐释,列出数据源头,以及学到的技能。论述性部分是评估的重要部分。同时,由于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教学质量方面引入外部和第三方评估,为了便于外部评估,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作品及各种数据。

皇家音乐学院成立于1847 年,陆续开设了戏剧、舞蹈、影视制作、表演等专业,学生大部分分布在两个专业:音乐、舞蹈影视制作。学音乐的学生650 人,学影视的学生400 人,刚超过1000 人,大部分是本科生。音乐专业以研究生为主,舞台表演有博士点,还承担了社会教育的职能,主要是青少年教育(从3 岁开始)。学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交叉学习,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音乐专业学生还要学习丰富的戏剧、舞蹈、影视制作知识。

鲍尔学会涉及不同的领域:教育、商业和媒体。随着媒体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媒体教育,鲍尔学会由此诞生,其目的是以全新教育体系, 摆脱传统教育框架,提供大量领域广泛的课程,没有考试,有学习资质证书,所有授课技能围绕工作实践进行,而非国家教育大纲,对传统教育进行转换,用新的教育方法,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在教育体系中进行创新,服务产业需求。学员从17 岁可以申请学习, 还可以进行其他对等学习,和大学签订合作关系,鲍尔最高教育学制可以直接进入大二。鲍尔学会不设置体系框架,按照学生的需求和工作实践的需求进行职业教育,鲍尔学会创业于爱丁堡、格拉斯哥,目前已经遍布英国各地。

(二)伦敦文化创意教育

在伦敦期间,主要考察了皇家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凤凰卫视欧洲台、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高等教育资金委员会、西伦敦大学、考文垂大学、英国创意和文化技能协会、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伦敦音乐学院、伦敦电影、媒体和设计学院等教育与管理机构。

在考察皇家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中,就如何打造一个完善的合作结构,Sarah Grochala 博士认为: 通过合作可以加深学术界和产业界相互理解,给学生提供产业学习、专业实习的机会;通过产学合作,为研究打开了视野,有更多机会了解产业,从而推动研究进展。为了帮助产业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学术机构和产业合作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案。学院主要是职业教育,注重从业技能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来自于产业,拥有广泛的产业经验与技能。

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项目运作,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区文化中,成为职业化的专业人才。学校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以致用。产业通过这些项目,了解学生有能力完成产业需求。学生通过参与产业项目,有机会接触到职业剧作家、编剧等,在Sarah Grochala 博士的课堂中,她本身就是编剧剧作家,所以她带的学生毕业时就已经认识了很多业内人士了,这有助于他们的工作展开。

在英国文化委员会,主要了解到英国文化产业的具体情况:在政府的鼓励政策支持下,英国过去几年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其他任何产业。创造了300 万的工作机会,每11 个工作就有一个与创意产业相关。核心部分的就业约100 万左右,边缘部分不到100 万,相关产业不到100 万。从GVA 的评估来看, 创意市场价值每年的产值是841 亿。出口创汇能力2014 年约198 亿,文化委员会相关老师具体分析了英国作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二文化产品出口国的原因。同时,还分享了他们在中国深圳、南京、北京等地考察的项目及相关结论。

在英国高等教育资金委员会,Mr.Cliff Hancock 就英国高教资金委的角色、资金如何发放、管理规定、法规的变化,以及其背后原因给大家做了讲解。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定位已由传统的机构转变为供应商,同时,对于大学的定位和方向,很多学校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西伦敦大学就是以教学主导,注重就业率,而牛津、剑桥则以研究为主导,还有一种综合大学教研并重。在英国高教体系架构中,有些私营机构虽然规模很小,但都在发展中;还有些附加性的供应商,虽然目前政府与他们的互动不多,但以后会逐渐增多。针对英国学费上涨、大学门槛提升、贫困生入学相对困难、教育不公平问题,设置了公平委员会OFFA。在政府部门简编的背景下,高教资金委与公平委正在准备合并。另外,英国大学的行政是自主的,尽管很多机构参与管理,但是意见是否采纳,由高校自己决定。这些管理机构不会让高校有牵制感, 不强制他们,而资金委在这个管理架构中扮演的角色是高校与政府的职能延伸机构。

在考文垂大学,Stella Xu 就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教师培养、科研转化、在职培养三个方面做了专题的报告。其中,对教师的评估要求要达到:92% 学生满意度、95% 的持续率、85% 的进步率、90% 的成功率、75% 的优秀率、100% 的课程国际化程度。文创产业教师必须是丰富经验的行业引领者或相关专业博士。教师要能在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分清自己属于教学方向、科研方向还是兼顾教学和科研。Stella 特别介绍了学校在科研转换上的做法:大学设有知识转化技能办公室,而且全英联网,甚至是全欧盟联网,每个月两次早餐会,由学校牵线,为企业、政府、学生之间穿针引线,设有大量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其中学校占股75%,孵化各种产业项目。


三、英国文化创意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早期,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的出发点皆大同小异:认为艺术具有教化的功能, 精致艺术应该让更多民众认识,以提升国民的素养, 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博物馆的设立、文化资产的保存、艺术的辅助等等皆是为了达成前述的目标。然而,从20 世纪80 年代起,英国的文化政策却出现了迥异于传统文化政策的目标:以创造财富为目的。在这个目标与思维的主导下,文化活动变成了“产品”, 观众则成为“消费者”,而政府的艺术补助变成了一种“投资”。

(一)英国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层面

英国政府较早地意识到创意产业对于城市品牌和国家形象建设的战略作用,并且将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营销的战略目标密切关联,在城市发展中强调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性。1990 年,英国政府委托大英艺术委员会协同英国电影协会、行业委员会及各地区一起从事英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经过两年的调研、讨论和论证,1992 年形成“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1993 年以《创造性的未来》为题正式公布。1997 年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1998 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当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速度和影响以后,从发展创意产业提升到建设全球“创意中心”,实施“Think UK”(创意英国)战略。

从英国发展的路程来看,创意产业通常与城市再生相结合,特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或社区。当城市发展面临转型的瓶颈时,文化遗产便成为推动城市再生的主要资本,既能保存如历史的建筑、工艺和生活方式等传统文化,也能增进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认同感,进而强化城市文化的价值。

英国区域文化产业非均衡发展的状况比较突出。从地域来看,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4 个部分。由于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分布的差异性,英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程度也有差异。如英国首都伦敦以电影节、时装节、设计节、游戏节为基础,发展艺术、演艺、电影、时装、设计、数字传媒、音乐等产业,成为全球“创意城市” 的典型。距伦敦100 公里的牛津城是著名的大学城, 英国借助名校品牌深度开发了文化旅游资源。英格兰西北部利物浦是披头士摇滚乐团的故乡,现在发展成为英国音乐、艺术、博物馆、足球队等文化荟萃的名城, 被誉为“创新之城”。苏格兰高原北部大峡谷的尼斯湖, 利用水怪神话深度开发文化产业而闻名遐迩。北方之都曼彻斯特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创,但通过一系列文化升级策略却保住了往日大都市的地位。

(二)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创意产业与高科技产业是新兴的两个主要产业点。论发展前途而言,在当今及我们可以预见的时段, 如果有什么产业可以和高新技术产业平起平坐的话,那么这种产业肯定是文化创意产业。

何为创意产业?英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基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对知识产权加以运用而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英国政府是第一个对创意产业下定义的政府。

英国的创意经济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根据2014 年公布的官方数据,英国的创意产业每年为其国家经济贡献高达714 亿英镑,相当于平均每小时就有800 万英镑入账。

数据显示,英国的创意经济在2013 年为英国社会提供多达260 万个就业机会,创意产业的就业岗位占据英国就业的5.6%。英国为什么要对建筑、艺术、软件、娱乐等13 个创意行业统一定义打包推销?英国是去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做创意产业也是“不得己而为之”,由于地价、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不断上升,英国己经不具备传统工业优势,不能和其他国家一起来拼“大工业”,英国必须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在英国,其创意经济特别集中在伦敦和英国东南这两个地区,创意经济的劳动力占据了创意劳动力总人数的43%。英国学者认为,英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表现,因为它们极具创造力, 成长很快,而且不会被自动化取代,所以能够为未来的可持续就业提供基础,创意一直并将继续成为英国生产力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英国学者同时认为,英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表现,因为它们极具创造力,成长很快,而且不会被自动化取代,所以能够为未来的可持续就业提供基础,创意一直并将继续成为英国生产力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英国文化协会称,英国政府在发展创意经济议程中起了领头作用,不仅拟定了发展路线,并制定政策策略。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全境分布不均,因此还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来支撑英国的创新群体。

英国对创意产业的支撑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中国目前也是从“大工业”时代向创意产业过渡的时期,正由“中国制造” 转向“中国创造”。中国经济发展过去乃至现在一直在拼产量、拼销量,所以造成中国人在世界上“买什么都贵,卖什么都便宜”这种局面。中国企业在以后的投资中, 也要转变投资理念,摒弃刻板思维,多多借鉴全球先进的创新科技模式;其次,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加强对创意产业的保护,尤其是知识产权乃至法律方面的保护,这方面是我们的“短板”;最后,要加强国际间的创意产业交流,把一些先进的东西介绍到中国来,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东西。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将有助于富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我国新媒体、动漫、网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的发展也是弘扬中华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让世界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三)创意教育大有可为

在英国期间还拜访了英国“创业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他担任过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国际副院长、客座教授以及上海戏剧学院校务委员会委员, 同时他还担任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的顾问,对中国的创意产业很熟悉。

对于创意教育,霍金斯认为“创意完全可以传授”。霍金斯说,从创意最初灵感的产生到控制创意,让创意形成,再应用到产业,进行商业化,推广作品继而鼓励人们购买等等,每个步骤,都可以指导。

同时,他认为“作为创意经济首要因素的‘人’ 在中国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创意产业在中国有大市场,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是创意的机会。

他还以创意经济理论勾勒出了中国的另一个“未来”。霍金斯表示,未来10 年,中国可以在创意产业上赶超日本和韩国,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中国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和规模庞大的受众。但要使这些发挥作用,中国必须将创意经济纳入到整个经济体系。尽管中国的创意产业市场还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但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它是一个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只要创意产业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中国的创意产业就会前途无限。

(四)文化创意教育的重视与质量把控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各种原因, 制造业已经风光不再,所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紧迫性非常强烈,并在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在整个教育序列中,中小学就非常关注和培养对创意产业的认知。大学创意产业及相关的教育中,英国半数以上学校都开设有创意专业,相关专业占三分之一左右。

英国的教育体制在几百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始终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英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而言,英国国民教育体制被认定为其核心之一,其主要特色是向下扎根,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文化创意理念;将文化创意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相结合;创意产业学科建设重视理论培育和实践教学。此外,创意思维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创意设计等与创意产业相关的领域,而是被广泛定义在各种产业、学科教育与生活文化之中。2001 年的“文化和创意绿皮书”中强调英国政府要从所有的儿童、青少年、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做起,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展创意潜力和创意才能。

关于教育质量始终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英国高等质量标准局(QAA),对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着全面的把控,并有多种切实可行的举措。

1. 校企合作方面

业界免费进课堂。在英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成长的必要责任。企业家及企业的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非常乐意受邀进入大学的课堂分享企业成长的经验以及从业的心得。企业同时也把进校园作为品牌植入、吸引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新技术与新教育思想的运用

英国高校教师专业资格证(PGCE)与硕士资历同等,全日制学习1 年,业余学习需要2 年,是教师从教后必须要取得的证书(由于技术的巨变,即使若干年前取得的也要重新取得),在学习的课程中,最新教学案例、新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心理/ 行为模式、翻转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等,成为当今教师从教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印象特别深的是,集体备课(多个教师共同合作同一课程课件,并经过内审和外审,才能进入教学环节)进入教学环节后,还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生进行心理、行为模式的调研,根据同批学生所持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及时调整授课的形式,尽管是同一门课、同一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心理、行为模式、习惯等不同,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授课、表述方式。

教育与教育技术的高度融合。特别是近几年翻转课程的实践。课堂的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由学生在课前学习、观看,教师被定义成帮助学生成功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

3. 学生培养的标准

行业标准委员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教授过程,特别是考核,从基本的课程考核符合专业标准,到修满所有课程,整个专业的修业达到专业、行业标准,形成了一个环环相连、丝丝相扣的质量标准培养过程。

4. 师资的建设

一是师资的国际化。要求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 特别是有丰富经验的行业引领者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分清师资中的教学、科研以及教学兼课程的比例,根据各人的能力从事擅长、合适的领域。二是学生的专业视野。教师在课程中给出的案例要是经典的和最新的。教师为此要在课程的备课中不停地补充最新的案例。三是企业家要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企业的经验。四是课程的国际化程度要达到100%。课程内容中要加入国际的内容以及要有国际的参观和访问。考文垂大学会为学生报销全球三天内考察的全部费用,每天补贴400 英镑,帮助学生有效考察全球相关产业。

(周振华,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责任编辑:冯枭英)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IEE-CEE)

英国文化创意教育、产业考察及启示

《国际教育交流》杂志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教育类中文期刊,涵盖教育资讯、合作交流、环球采风、教育外事之家等栏目。自2009年创刊以来,《国际教育交流》杂志秉承“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开拓进取、服务会员”的宗旨,把世界教育引向中国,把中国教育引向世界,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事业的全面发展。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6111589

IEE-CEE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